判断推理——真假推理全考点
时间:2018-01-30 12:15 作者:赖教师 来源:易桂人事考试网
易桂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发布广西人事考试信息:判断推理——真假推理全考点。更多关于广西公务员考试资讯,请关注易桂教育广西人事考试网,或关注微信公众号:gx1gcom。
真假推理中常见的关系包括矛盾关系、包容关系、反对关系。
矛盾关系是指两命题非此即彼的关系,两命题的真假情况必定为“一真一假”。矛盾关系的例子有:生死——对错,男——女。找到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,找到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,可以迅速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,以推出所需的结论。
包容关系是指,以A何B两个命题为例,若A真,则B也真,即有:A→B,利用包容关系可以迅速判断A、B命题的真假情况。
反对是指两命题不能同时成立的关系,两命题的真假情况为“可以同假,不能同真”。反对关系的例子有黑——白,苦——甜,左——右。
例1. 小天鹅歌舞团有小演员45 名。关于这45 名小演员,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讨论:甲说:“这些小演员中有些是北京
人。”乙说:“小演员中的李欣欣不是北京人。”丙说:“这些小演员中有些不是北京人。”事实上,甲乙丙三人的话
只有一句为真。请问,下面哪个选项为真?
A. 45 名小演员都不是北京人
B. 有些小演员不是北京人
C. 李欣欣不是北京人
D. 45 名小演员都是北京人
例2. 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。甲说:作案者是乙。乙说:作案者是甲。丙说:作案者不是我。丁说:
作案者在我们四人中。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,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?
A. 作案者是甲
B. 作案者是乙
C. 作案者是丙
D. 题干中的条件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
例3. 已知法学10 级3 班有36 人,假定下列四种说法有两个为真,其余为假:(1)并非法学10 级3 班所有同学都去
过庐山。(2)法学10 级3 班王芳和李娜都去过庐山。(3)只有法学10 级3 班有人去过庐山,才能说该班张斐既去过庐山,也去过三清山。(4)并非法学10 级3 班没有同学去过庐山。依据上述假定及其给定条件,下列判断为真
的选项是:
A. 该班至少有三个同学去过庐山
B. 王芳没有去过庐山,但是李娜去过
C. 张斐和李娜去过庐山
D. 王芳、李娜、张斐都没有去过庐
例4. 某县举行“文明乡镇”评比。4 位评委对参评的青莲乡、夏荷乡和芙蓉镇获得“文明乡镇”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。评委甲说:“如果青莲乡能获‘文明乡镇’称号,那么夏荷乡和芙蓉镇也能获此称号。”评委乙说:“如果青莲乡和夏荷乡能获‘文明乡镇’称号,则芙蓉镇肯定不能获此称号。”评委丙说:“不管青莲乡能否获‘文明乡镇’称号,夏荷乡和芙蓉镇都能获此称号是不可能的。”评委丁说:“我看青莲乡能获‘文明乡镇’称号;但是,如果夏荷乡能获此称号,则芙蓉镇不可能获此称号。”评比结果揭晓后发现,4 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成立。据此,可以推出:
A. 三个乡镇都能获“文明乡镇”称号
B. 三个乡镇都不能获“文明乡镇”称号
C. 青莲乡能获“文明乡镇”称号,夏荷乡和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
D. 青莲乡不能获“文明乡镇”称号,夏荷乡和芙蓉镇能获此称号
以上为【判断推理——真假推理全考点】的全部内容,感谢阅读。好东西记得转发给身边的朋友,转发注明出自易桂教育广西人事考试网。
(编辑:赖老师) 浏览:次